MSP430时钟树
本文从电路级的角度讲解了430的三种时钟源的来源及内部分频使用过程,有助于深入了解常见单片机片上系统时钟的基本构造。如果是初学者,建议不着急看这部分内容,根据例程照写即可,先学功能,熟练后在学原理。
本文主要内容,来源于官方MSP430x2xx Family User's Guide文档Basic Clock Module章节。
MSP430的时钟
MSP430有四种时钟源和三种时钟,分别介绍:
时钟源
- LFXT1CLK,默认可以接一个标准低频(32.768kHz)的钟表上的晶振,用于计时等应用,也可以通过外接 400kHz~16MHz 的高速晶体振荡器或谐振器工作在高频模式(根据单片机的型号不同,最高有的只能到8M)。
- XT2CLK,外接高频晶振(400kHz~16MHz)。
- DCOCLK,内部数控 RC 振荡器,由内部的一个RC电路振荡产生。
- VLOCLK,内部的超低频超低功耗振荡时钟,一般只有12kHz左右(实际不准)。
是不是有点懵,怎么这么多,其实他们各有特点,我们一般选择其中一种或者两种来使用,一般不会全用到他们。这四种模式,LFXT1CLK和XT2CLK记住都是要外界晶振的,很多新手代码配置使用这两种时钟但是电路不接晶振,后果就是CPU不能运行,感觉代码没往下走,仿真器调试也走不动,LFXT1CLK接的是低频晶振(你接个上MHz高频的也可以,不超过范围就可以),XT2CLK接的是高频晶振,在高级一些的430上的接法一般如下:
圆柱形的就是低频晶振,椭圆形的就是高频的。在Launchpad上,位置在这里:
看到没,这两个位置是重叠的,引脚也连在一起,说明只能二选一,而且新买的板子开箱是没有帮你焊接晶振的,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代码跑不起来的原因,箱子里自带的一个小袋子里有个很小的金黄色晶振,可以自己焊上(引脚很细,不会焊接的同学考验你们动手能力的时候来了)。
DCOCLK和VLOCLK是内部振荡电路产生的时钟,所以不需要外接晶振。学过模拟电路的会知道RC电路可以产生振荡,振荡的频率跟所用的电阻和电容有关。而材料的电阻和电容一般情况下会有"温漂",温度变化会导致电阻和电容变化。所以,这两种时钟跟前面两种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稳定,夏天和冬天出来的频率值可能就差很多,或者用手摸一下,把单片机摸热,频率就漂了。如果你需要产生精准的定时、波形频率或者CPU频率,请使用晶振。(有些特殊场景下,还有恒温晶振,也就是说晶振也有温漂,只不过比较小而已,工业军工场景要求更严苛,恒温晶振内部有恒温电路保持晶振温度不变来减小这种偏差,不过430这种level的芯片一般用不上,FPGA用的多)。另外,VLOCLK是固定的,DCOCLK可以通过调节内部直流电压控制产生的频率。
时钟类型
MSP430上有三种时钟,辅助时钟ACLK(Auxillary Clock),系统主时钟MCLK(Main Clock),子系统时钟SMCLK(Sub-System Clock)。他们的来源无外乎从上面几种时钟源里选择,区别主要在于用途不同,ACLK一般用于低速的外设,比如低速的定时器、串口等;MCLK可以理解为主要用在CPU运行上,当然也可以输送给一些高速外设使用;SMCLK则是专门给高速外设准备的了,比如高速的定时器(这里不是说有高低速两个定时器,而是定时器工作在高速时钟还是低速时钟),SPI接口等。
如果这种解释还不清晰,画个图就明白了:
可以看到TI限制了ACLK只能从低频的两个时钟源里面选择,MCLK和SMCLK的可以随便选择。实际电路中肯定不是这里直接用线连接这么简单,中间有一坨电路主要有两个功能:1、实现图中箭头所示的选择功能。2、分频。具体要讲就要上电路图了,推荐看之前有了解一些基本的数字电路知识(了解下图中那个梯形的复用器就行了,就是个选择开关)。
讲电路之前,简单介绍下复用器的基本知识,不然不知道下面图里面是什么,以及写代码那一大堆的XXX = BIT0在干啥。截一个复用器如下:
这玩意其实就是一个开关,上面有两个输入,这里用的寄存器SELMx表示,我们知道二进制两位可以表示4种情况00 01 10 11,看到没,它有四个输入引线,一个输出,每种数字就代表把一种数据接到输出去,SELMx就是这个起决定作用的东西。所以,我们编程看到文档里面对于寄存器经常是这么介绍的:
弄个8位或者32位寄存器的表格,然后列表告诉你某种功能怎么配,初学者不用了解原理,按照表格弄就可以了。稍微深入一点的就会知道,这就是在折腾上面那一坨选择开关,把电路组成我们想要的功能。
时钟产生
好,言归正传,看看四种时钟:
- 先看VLOCLK,第一个画红框的,产生画的很简单,内部低功耗低频振荡器(Internal LP/LF Oscillator),至于内部什么结构做到低功耗的,那就是TI的黑科技了。
- 再来看LFXT1CLK,看起来很复杂,就是外部晶振(XIN和XOUT接的)接到起振电路(黑框里的,有负载电容和正反馈电路,里面每个英文单词引脚就是一个寄存器,软件可以配置,先不管),起振后信号从XIN那里的连线输出到放大和滤波器(Min Pulse Filter)就得到了这个时钟。
- 再看XT2CLK,他说到底也是晶振,只不过频率高,所以黑框里的起振电路出来后经过滤波就到了箭头所指的地方,成为时钟源信号。
- DCOCLK的产生是最复杂的,它是个压控电路,首先是VCC经过DCOR选择后通过,进入直流发生器(DC Generator,我估计内部是个电阻分压电路,或者再带个稳压,通过RSELx可以调出16种电压),调节后的电压到达DCO,产生特定频率的振荡,MODx这里先不细讲,然后信号形成DCOCLK。
选择与分频
信号是怎么从晶振开始形成的将完了,第二个功能就是选择和分频。看到三个梯形没有,分别是LFXT1Sx、SELMx、SELS控制,这几个就控制ACLK、MCLK、SMCLK选啥,看过上面复用器的介绍应该就能看明白。选好后,进入Divider分频,这就是分频器,可以吧比如8M的时钟分成4M或者2M或者1M等(也可以不分频)。分频器的内部实现是触发器,这个学过数字电路的就知道,立个flag,后面专门开个分类讲数字电路。最后在过个SCG1控制的开关就OK了,SCG0可以控制直流源不产生直流电压,在不使用DCO的时候用到。(有人问用SCG1不选DCO不就搞定了,这当然是为了低功耗呀,源头不产生直流就能减小系统的电流消耗,430的低功耗是需要软件设计的,不是天生硬件就低功耗,软件随便折腾)。
好,到这里时钟树就讲完了。430比51的要复杂,51的内部就是起振和12分频电路,但是比ARM又要简单。但是这三种基本原理是一模一样的,下面是STM32的时钟图,可以看懂吗?
代码实现
理解了上面的电路之后,代码就是小意思了,找下官方G2553的code example
打开\MSP430G2xx3_Code_Examples\C\msp430g2xx3_clks.c,可以看到官方写的一个时钟使用例程如下:
示例程序的使用方法都会写在注释里,外界32kHz时钟晶振要焊接,然后P1.0输出ACLK,P1.4输出SMCLK,P1.1输出MCLK/10。C代码如下:
#include <msp430.h>
int main(void)
{
WDTCTL = WDTPW +WDTHOLD; // Stop Watchdog Timer
P1DIR |= BIT0 + BIT1 + BIT4; // P1.0,1 and P1.4 outputs
P1SEL |= BIT0 + BIT4; // P1.0,4 ACLK, SMCLK output
while(1)
{
P1OUT |= BIT1; // P1.1 = 1
P1OUT &= ~BIT1; // P1.1 = 0
}
}
纠正官方的错误,P1.1是采用在代码里面死循环反转引脚电压实现的,所以肯定也不是MCLK/10这个频率,具体多少大家可以用板子自己测试一下(可能需要示波器或者频率计或者逻辑分析仪观察)。我手上板子没有晶振,所以用PROTEUS简单新建了一个仿真工程如下:
用虚拟示波器观察波形如图:
仿真软件的实时性是不可靠的,但是也可以简单的看到P1.4明显不是P1.1的频率的10倍。因为仿真软件的问题,32.768kHZ的晶振不起振,所以ACLK的那跟黄色波形看不到效果。